和别国的井田制不同,秦国自商鞅变法以后就已经保证了农民持有私人土地的权益,因此,秦国是华夏大地上第一个跨入小农经济的国家。
小农经济最大的优越性就在于稳定,对于百姓来说,只要有一块可以让他们扎根的土地他们就不容易生出作乱的心思。而为了保障这一点,也催生出了一整套在战国诸国之间能够称得上先进的土地转让管理机制以及保障手段,其中就包括土地实际价值的勘测手段、产量的计算,并且在土地转让时候需要到类似于后世“公证处”的地方由第三方进行鉴定的规则。
之所以有这般严谨的转让规定,实则是因为秦国有土地产量减少便要问责的法令,所以对于买方来说,后世买到一块以劣充好的土地也就是亏本,而在秦国则是一个不好就要治罪的。
吕夫人在买地的时候土地里还种有粮食,在交易时候另外还有备案说好这批粮食的归属,九成归于原主,一成归吕夫人所有,所以吕家人这几天都要在田地上游走,看看要怎么处理这些土地。
按照秦国的种植习惯,在秋收之后土地上便基本是空着,就算要种也是只是种植蔬菜,这是为了让土地有足够的时间休养,避免耽误来年的春耕。
在种田一事上吕夫人完全相信吕安的判断,吕小安在地上转了几圈后就决定今年什么都不动,跟着大家一样种些蔬菜就好。这个决定反倒令吕夫人有些意外。
“不种水稻吗?”吕夫人问自己儿子。在卫国时候,吕家就种植了不少水稻,而根据此前传来的消息,在卫国良田种植的水稻产量和原先种植的粟米产量基本打平,但是水稻的价格和粟米的价格可不在一个水平线上。
虽然产量差不多,但收益却高了数倍。若就利润而言,自是种植水稻更为划算。
但是吕安却拒绝了,理由非常的不吕安,“阿母,我觉得做人还是要低调一些。”
吕小安在竹简上写下了几种常规蔬菜,嫩嫩的小脸蛋上都是看破世事的沧桑,“太高调,会被缠上的。”
吕夫人看了一眼儿子蔫蔫的小模样,忍不住伸出手摸摸儿子的包包头。儿子想要给弟弟寻找奶源的路程出师不利,至今为止没有找到一款政儿喜欢喝的畜奶也就罢了,还被几个年轻人缠上。
不过……
吕夫人觉得这样也挺好,虽然年岁差的有些多,但儿子也确实需要拓展一下交际圈。好好一个郎君整日待在家里可不是个事。
年轻人,还是应当多出去交交朋友嘛。
正当这时,吕安和吕夫人忽然听到一声叫唤“安小郎君,你快来看看,我们拉了一头水牛来哦!”
吕安:“……”
真!是!够!了!
而还未等到那几个年轻人拉着牛走到他们面前,就听到一声声呼喊:“又出兵啦!”
作者有话要说:
夏喵:怒!!!!
政儿:啧。
作者君:躲在桌子背后悄悄探头张望。
无责任小剧场:
关于战国末期几位分明属于不同国却有着迷之来往的有名的公子,后世人常议论纷纷不解他们是怎么凑到一块的。
而关于这一点,在史籍上,没有任、何、记、载。
只有在韩非子的著作中,隐约有提到一句他们是因为当时的秦公子政所结识,令人极为费解。
第175章 战国风云(28)
秦军突然出兵的消息打破了各国秋收开始之前的平静, 不单单是野王城,周边的郡县均都被这一消息惊动, 纷纷前来打探消息。
野王城不是秦赵两国通行的唯一通道, 秦军选择出发从这里行走未尝没有以大军震慑这一片归顺地的目的。当然,还有一个重要因素便是野王城是秦国和韩国的交界处,从这里走消息可以第一时间传到韩国。
韩国国小力微, 常年被迫担任炮灰一职,因此对于军队开动非常敏感,其又靠近战国第一流氓国秦国,其余诸国自然也有让韩国传递消息的需求。这一件事,并不是东方六国的秘密, 东方六国知道了,于老秦人而言当然也不是秘密。
情报运作这种东西是双向的, 到手的情报有真有假, 有别人不想让你知道的,也有别人想要让你知道的,而怎么分析怎么看,便是看谁棋高一着了。
而现在, 秦王便是有意送这个消息出去。
大军自开拔到抵达野王城均不作掩饰。就在吕安这些寻常百姓得到消息的时候,秦国出兵意向不明的消息已经被递到了各大诸侯国的桌案之上, 几乎就在一瞬间, 所有的诸侯王都被这个消息所点燃。
如今正是秋收之际,按照各国的默契,秋收之前这段时间是不会开战的, 除非是战争已经白热化停不下来,否则通常战争都是在闲着没事干的秋末冬初打响。原因很简单,农耕时代就算头再铁也不能不吃饭,想要吃饭就要保证春耕和秋收,否则一场战争胜利了接下来就要面对饿死的情况。
秦国这次是脑子终于进水了?怎么会在这时候出兵?
他们哪来的军粮?怕不是把老本都拿出来了吧!
对啊,他们哪来的军粮?
和秦国僵持数年的赵国如今已经弹尽粮绝,除了存粮耗尽并错过春耕这一原因之外,还有因为劳动力的缩减致使的土地荒废。如果不出意外,这份荒芜没有三四年是没办法缓过来的。
秦国的情况应该要比赵国好一些,但也好得有限,怎么会在如此关键时候出来
喜欢我在故宫装猫的日子请大家收藏:(m.dmbook3.com),popo文网更新速度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