照司马师看,王粲能轻易被和洽说服,而且曹丞相也很重视他,除了他品行高尚、才学出众以外,一定还有一个原因,那就是声音好听。
也不知是不是因为司马师老是盯着和洽看的原因,他回过头来,朝司马师点头致意——若是在人家的葬礼上笑,怎么说都是不礼貌的——又不一会儿,等到曹丕吊完丧先行离去的时候,和洽已经与司马懿攀谈在一起了。
甭管日后司马懿有多牛,但是在现在这个曹操当政的时候,被曹操认为有狼顾之相的司马懿,还真没有和洽的地位高。
和洽和司马懿谈了什么司马师不知道,去参加人家的葬礼并不是一个能肆意攀谈、结交的好时机,总得尊重人家,但是司马师觉得司马懿还是与几位吊客攀谈了一段时间的,他也被领着见了几个人。
若说这葬礼让司马师印象最深刻的地方,就只有曹丕带头学驴叫了。
真是厉害了,我的世子。
作者有话要说: 虽然要考试了,结果还是挤出时间来码了存稿233333
这一章是15号的更新,16号考试,15号不码字,16号的更新就等考完了现更好了……星期五的更新应该不太可能会准时了orz
第93章 甘蔗
和司马师自认为的东西不一样, 在王粲葬礼上, 他们家的收获虽然没有马上体现,但是确实是有的。
司马懿同和洽搭上了路子, 而和洽是个好人, 常劝魏王曹操莫要怀疑、治罪臣下——当然,能好好劝说的前提是和洽有特殊的说话技巧。
知道司马懿与和洽的往来频繁之后,司马师才知道,原来曹操有退出汉中的意思是因为和洽劝说的。
从某种情况下来说, 和洽的建议也没错。
如果当初曹操按照司马懿的建议,在刘备于蜀中立足未稳的时候, 自汉中出兵, 那么一定能给刘备势力以重大打击, 说不定, 还能扭转赤壁之战后北方被遏止的败势, 高歌猛进之下, 说不定能成功地一统天下。
但是曹操拒绝了司马懿的建议。
这也就代表着, 刘备在蜀中站稳脚跟, 又没有后顾之忧以后,一定会不计一切代价把曹操手中的汉中拿下来。
正所谓, 卧榻之侧,岂容他人鼾睡。
所以从保存北方实力来看, 曹操在错失良机之后,确实应该早点从汉中撤军。
建安二十二年的年末,魏王又添了一些天子才能享用的仪仗、规制, 且魏王世子晋太子,离天子的位置又近了一步。
曹丕对司马懿的观感一直很好,两人是同辈人,司马懿又得曹操令去辅佐曹丕,之后频频为曹丕出谋划策,可谓是亦师亦友。
虽然魏王世子改称太子,实际上看的是魏王的颜面,但是这也算是曹丕地位进一步稳固的标志,曹丕这一派的人更是为他开心。
曹太子开心的标志和别人有点不一样,看到自家“供”在显眼处的甘蔗,司马师整个人都是懵逼的。
曹丕同学有两好,一是葡萄,二是甘蔗。
喜欢天行有常请大家收藏:(m.dmbook3.com),popo文网更新速度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