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重新夺取主动权后,诺曼人继续交替采用弓箭射击和骑兵突击两种方式,给被动防御的英军造成了极大打击。
一边是以连续的运动和不停的冲锋来达到目的,另一边则站在地上,一动不动。最终英格兰人渐渐不支,诺曼人刀劈剑砍、万箭齐发。被砍倒的英格兰人越来越多,甚至已经超过幸存者的数量。那些仅受轻伤的人却由于阵型过于拥挤的缘故被卡在原地无法动弹。
在决战的关键时刻,哈罗德面部中箭,他疼痛地嚎叫了起来,颓然向后倒去,根本无法指挥部队。
哈罗德的两位兄弟,吉尔斯伯爵和利奥夫温伯爵此前已战死,现在,群龙无首的民兵纷纷逃离战场。
诺曼骑兵发起第四次冲击,诺曼军的最后冲锋冲垮了英军左翼和右翼的防线,并开始向英军中心移动。英军防线开始动摇,盾墙防线已经有多处被诺曼士兵突破。大部分征召兵在听到了英王倒地的消息后便开始从战场上溃散。
英军的正规军,得到了主帅哈罗德·戈德温森已死的消息,开始慢慢从战场撤退。诺曼军终于占领了山头,并开始追击英军逃兵。
紧随其后的的诺曼军占领了山头,开始追击逃兵。而哈罗德的亲卫队“龙旗军团”和“战斗者军团”在余温尚熄的哈罗德周围围成的一个圆圈,顽强的抵抗着冲上山头的诺曼人。
诺曼骑士越聚越多,一个有一个亲卫被砍倒在地,在最后一名亲卫被砍倒后,无人保护的哈罗德被一拥而上的诺曼士兵杀死并惨遭分尸。
双方的战斗一直持续到深夜,英格兰军队几乎全军覆没。就这样,黑斯廷斯之战以威廉的完胜告终。
只有一小部分英军成功退入了森林,一些诺曼士兵追击英军进入了森林,但在黑暗中被伏击并歼灭。
后世军事学家阿彻琼斯对威廉的胜利总结如下:他成功地将轻型步兵和重型骑兵的性质合成起来。他运用弓箭手进攻英国人的重型步兵,而毫不畏惧英国人会向其冲锋,将他们赶出战场。当英国人确实打乱队伍时,其结果展示了有镫稳定的重型骑兵对非列队步兵的决定性优势,诺曼骑士的墙式冲锋发挥了巨大的作用。
通过巧妙运用这些能力不同的武器系统,诺曼国王彻底赢得了理所当然的战术胜利。这一胜利是在他对指挥和后勤、精明的战略,以及支援爱德华国王的大义等因素的卓越组织能力的支持下取得的。
黑斯廷斯战役也是一个运用联合作战理论的好例子,盎格鲁-撒克逊人常用的盾墙战术是罗马帝国征服时期的遗留物,在盾强的缝隙中架起长枪,能够有效的额抵御骑兵的冲击,同时也拥有强悍的进攻能力。
而诺曼弓箭手,骑兵和步兵的联合攻势让英格兰军队完全丧失了对战场的控制权,只有步兵的英格兰军队不得不只顾防守而无法根据命令发挥出有效的战术。
诚然,威廉出色的军事才能与得当的军事策略,让他在全军即将崩溃时采取的成功应变,最终确保了诺曼人的胜利。但英军主帅哈罗德的意外身亡或许应被视为转折性的事件。
毕竟在当天的很长时间内英军的防御阵线都未被打破,反倒是诺曼军队曾经发生右翼部队溃退的情况。而诺曼重骑兵对英格兰重步兵的正面冲锋也收效甚微,这也体现了重步兵对重骑兵的防御优势。
此外,在哈罗德指挥下英军步兵长时间保持队列齐整,基本成功地贯彻了战前的防御战略。假如没有这一意外事件发生,即使威廉最终获胜,他也将付出更加惨重的代价。从这一角度来说,威廉的胜利有着一定的运气成分。
不过,哈罗德战前准备的不足和战时调度的失误也给了威廉可乘之机。具体来说主要有三点:
此前与爱德华的国王军在牛津郡和伦敦的两次交战让他损失了大量的骑兵部队和精锐,导致他在黑斯廷斯战前无法获得战力上的优势。
他对敌情的错误判断以及仓促鲁莽的进军则增大了军队的作战负担,极大地影响了军队的状态。
作战时缺乏应变能力,从而被拖入到威廉习惯的作战模式之中。
当然,我们不应将战败的责任完全归咎于哈罗德。从根本上说,黑斯廷斯之战的失败其实在1044年前就已注定。盎格鲁-撒克逊末期缺乏有能力的统治者,权势日盛的地方贵族频繁内战,严重地削弱了王国的力量。由此导致原有的征兵制度和地方防御体系彻底失效。
英格兰军队体制存也在的既有弊端。他们的旧有体制显然足以对付军事水平更为低下的威尔士人和苏格兰人,但当对手变为更强大的丹麦人和诺曼人时便往往败多胜少。在与维京人的战争中,英格兰人也曾采取某些革新举措。比如借鉴欧洲大陆对抗维京人的经验,修筑堡垒、组建海军、引入维京战斧这一新式武器等等。但这并不能掩盖英格兰在军事发展上长期滞后于欧洲大陆的事实。
因此,黑斯廷斯之战表面上反映的是威廉在战略战术上的胜利,其更为深层的原因在于职业军队对征召民兵的完胜!
威廉在刚刚占领的土地上休息了一晚上,然后开始了他的诺曼征服工作,他首先派遣一支偏师占领肯特郡的多弗尔港,从而保障了自己海上交通线的安全,毕竟只有黑斯廷斯一个小小的渔港是不够的,后续的物资和援军都需要从多弗尔港这个条件优良的港口转运。
他的军队主力
喜欢征服者威廉大帝请大家收藏:(m.dmbook3.com),popo文网更新速度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