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围的山岭如荷的花瓣拱卫初生的莲蓬样,错落有致的环绕着樊家堡地界——既不靠近也不疏远。它们大都山势平缓,呈浑圆状,像敦厚和蔼的长者。多年以后,每当唐小藕回乡时看到这些山,就总想起她的太爷爷来。樊家堡是鲁中东南山区个千余口人的村落,与邻县搭界。往西十里以外的人们,惯称此处为“东山里”,有的人则要在“东山里”前面加上个“大”字。——不加这个“大”字,仿佛不足以显示彼处是平原地带(跟樊家堡相比算得上是平原)。
相对于周围的村庄,樊家堡的地理位置相当优越,它背靠横亘连绵的山峦,前拥平坦宽阔的田地。此村由三个相连的自然村组成,整体形状像排成“”字型的三只大雁。习惯上,人们将这三个村落分别称为东樊家堡、中樊家堡、西樊家堡。村名虽叫樊家堡,村中却无“樊”姓之人;每个村庄的名字都有来历,樊家堡村也不是无缘无故的叫这个名字。相传,元、明时期有“樊”姓大户居于这片山中小平原,方圆几十里的土地都归樊家所有。这种说法并非空穴来风,至今此地还有樊家的遗迹。西樊家堡西面的红山脚下有条南北走向的沟壑,沟壑两端,有两座相隔大约五里路远的石拱桥,名叫樊家桥。这两座桥修建的十分精致结实,现今仍在使用,其中北樊家桥的石碑尚保存完好。此外,在西樊家堡西南曾有过座樊家庙,□□时期被摧毁;其西北峪口还有处樊家林,墓碑以元、明时期为多,当年“农业学大寨”时被平掉。中樊家堡曾有过樊家的城堡遗址,看来村名便是由此得来。据说,樊家是于清代从此地消失的,说法不,其中种说法是因其谋反而被灭门,另种说法是为避战乱迁至别的地方。(参考《中国村庄志》)
樊家堡的地势东高西低,河的走向与众不同——向西倒流。起源于东樊家堡的条季节河,汇同流经西樊家堡西北的另条河,逶迤十多里路后注入大汶河。春、秋、冬三季,樊家堡村南的这条季节河时而细水涓涓时而干涸;夏季汛期来临之时,山洪暴发,水流就变得浩浩荡荡,声若雷轰。
在东樊家堡与邻县接壤的岭下有眼泉,它的水质无异于别处的泉,也并不比别处的泉水旺,因其有个与东汉皇帝刘秀有关的传说,所以在本乡颇有名气。传说在西汉末年,刘秀被王莽的追兵赶至此地。时值盛夏,口渴难耐的刘秀与随从在四处找水时发现了这眼清泉。由此,还衍生出另外两个传说。刘秀帮人马饮用泉水后并没有离去,而是就地歇息。在他们睡意朦胧之时,却被泉边的□□吵醒。困乏不已的刘秀有些气恼,便以真龙天子的身份口谕它们停止叫唤。据说从此以后,这里的□□想叫时只是肚子鼓鼓的不再出声。当刘秀他们歇息够了起身赶路时,路旁的棘针钩住了他们的长袍。对此,已恢复精力且心情变好的刘秀没有动怒,而是和颜悦色地奉劝棘针莫要妨碍他们赶路。真龙天子的恩威并重让棘针折服,于是立即将钩伸直了。从那以后,这里满山遍野的棘针都不再长钩。(参考田茂泉《马泉的由来》)
“樊家堡的□□干鼓肚,樊家堡的棘针不长钩”,这两个传说名声在外,唐小藕在姥姥家听说后,回到家里立即去问她的爷爷。爷爷的回答让唐小藕失望,他说他没有听说过外地的棘针长钩,至于那眼泉附近的□□叫不叫唤,他也没注意过。如果有那种情况,唐小藕的爷爷猜测可能是泉水太凉的缘故。
唐小藕今年十二岁,读小学四年级。在古代十二岁称之为“金钗之年”,顾名思义,这个年龄的女孩即将成熟,可以在发髻上插戴金钗了。唐小藕的这第个本命年生日差点儿被忽略掉,幸亏她的太奶奶临睡前想了起来。唐小藕的太奶奶跟他们住个院子,独居室。人上了年纪多少都有点儿病,唐太奶奶的身子骨总体来说还算硬实,她最大的困扰是眼神儿不济——患有白内障,总害怕将来会完全看不见。西邻家苏老太太跟唐太奶奶差不多年纪,眼神很好就是耳朵有点背,唐太奶奶特别羡慕她,经常跟别人或者自言自语地说,她宁可换换,让眼神变好耳朵变聋。唐太奶奶想起唐小藕的生日后,便从炕上爬起来摸索着穿衣服,过了好大会儿,她拄着拐杖出门了。——她是裹了脚的,颤颤巍巍的样子让人不由为之捏把汗。
此时,唐小藕和弟弟唐大鹏正就着盏带罩的煤油灯伏在八仙桌上写作业。在这八十年代初的农村,带罩的煤油灯刚刚兴起来比较稀罕,整个樊家堡不超过十盏。唐小藕的妈妈忙完家务后凑到灯前做起针线活儿,家里除了两把被儿女占用的椅子别无其它高座位,她只能坐在矮板凳上。——高灯下明,这倒不妨碍她飞针走线。
看到太婆婆推门进来,唐小藕的妈妈放下针线活过去迎她。
“我还以为您早就睡下了。”——通常,天上黑影儿唐太奶奶便上炕安歇。
“又起来的。”唐太奶奶在座位上坐稳后说,“我想起件事来,今天是小藕的生日!”
闻言,唐小藕和弟弟兴奋地“欧!”了声。自己的生日是哪天唐小藕记得很清楚,但对今儿为何年何月何日,却毫无概念。
“哦……是啊,我怎么忘的点儿影也没了。”唐小藕的妈妈说,“都这么晚了,想起来也没用了。”
“家里就没有点稀罕东西?年才过回生日,多少的打发打发她。”
喜欢东山之恋——献给我的故乡西马泉请大家收藏:(m.dmbook3.com),popo文网更新速度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