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二,司马懿当时有二十多万能战之士,已知诸葛亮兵少力弱,若疑其有伏兵,正可以用大部队将诸葛亮层层包围起来,没有必要撤兵逃跑。
其三,《三国志.魏延》传记载:魏延每次随诸葛亮出征,就想请求率领精兵万人单独行动,诸葛亮总是制止,以致魏延心里不满。诸葛亮连一万人的兵力都不同意给魏延,哪里有重兵在前的可能,意思是说大部分队伍永远控制在诸葛亮手里。
其四,这件事见于郭冲与司马懿的后人扶风王司马俊的交谈中,这样歌颂诸葛亮来诋毁司马俊的先人,司马俊还感慨地说,“善冲之言”,哪里有先人受到毁誉而不感到愤慨反而赞赏的呢?
另外,对于“空城计”,《三国志》没有记载,裴松之为此还有一番感慨!说连孙盛、习凿齿这样专门收集民间传说的人都没有提及此事,由此可以断定这件事不值得相信。
对于“空城计”的真伪,大家有兴趣可以去翻阅《三国志.诸葛亮》传裴松之注。
我们否认了孔明的空城计,其实,三国时代还是有人唱过空城计的。如曹操、程昱等人。对于曹操的空城计我在前面交代过,对于程昱的空城计,《三国志.程昱》传有记载。袁绍驻在黎阳,准备南渡,当时,程昱只有七百人的部队驻守在鄄城。曹操听说这件事后,派人告诉程昱,想给他增加两千士兵。程昱没有同意,理由是袁绍拥有十万之众,自以为所向披靡。现在见我兵少,一定会以为微不足道,不值得来进攻。如果增加兵力,反而会惹祸。袁绍听说程昱只有那么一点儿兵力,以为不足挂齿,便没有进攻程昱。事情就这么简单,也许《三国演义》的作者将此空城计演义到了孔明身上。
六,“死诸葛走活仲达”的传说。
关于“死诸葛亮吓走活司马懿”这个故事倒是有据可查,见《三国志.诸葛亮》传裴松之注《汉晋春秋》:“杨仪等整军而出,百姓奔告宣王,宣王追焉。姜维令杨仪反旗鸣鼓向宣王战,宣王乃退,不敢逼,于是仪结陈而去,入谷然后发丧。宣王之退也,百姓为之谚曰,‘死诸葛走生仲达’,或以告宣王,宣王曰:‘吾能料生,不便料死也。’”对于这个证据其实也只能将信将疑,其理由有二。
其一,对于诸葛亮的死,司马懿早已有预料。据《三国志.诸葛亮》传裴松之注《魏氏春秋》有这样记载:“亮使至,问其寝食及其事之繁简,不问戎事。使对曰:‘诸葛公夙兴夜寐,罚二十以上,皆亲揽焉;所啖食不至数升。’宣王曰:‘亮将死矣’”司马懿根据诸葛亮的劳动强度和饮食情况便推测诸葛亮以操劳成疾,不久将会累死。对于“死诸葛亮吓走活仲达”只是当时当地的百姓对司马懿的调戏与调侃,所以只是“百姓为之‘谚’曰”;其二,对于“死诸葛走活仲达”,《三国志》作者陈寿不采信,因为他没有将其写入《三国志》。
七,关于“祭东风”、“八阵图”的故事,我们只能当是《三国演义》中的《封神演义》,一段精彩的神话传说而已,只要有一点常识的人就不会相信。
八,民间有句“五百年前诸辅刘,五百年后刘辅朱”的谚语,意思是说五百年前诸葛亮辅佐刘备完成了帝业;五百年后刘伯温辅佐朱元璋完成了帝业。以此来歌颂诸葛亮为刘备的蜀汉政权所作出的贡献。不可否认,诸葛亮为蜀汉政权的建立是建立了丰功伟绩,但其实际贡献比《三国演义》宣传的那样相差甚远。刘备的蜀汉政权具有里程碑意义的事件主要有三:一是在孙权的帮助下,经赤壁之战打败了曹操,从孙权手里借荆州,有了立锥喘息之地,这件事诸葛亮有很大功劳。其主要功劳是出使东吴,促成了孙刘联盟,真正打败曹操的是孙权领导下的周瑜、鲁肃、黄盖等将领。二是刘备在庞统、法正的辅佐下赚得了益州,有了帝业基础。为什么叫赚得了益州?益州的取得除了武力征讨外,更多的是武力威胁加利诱。这赚得益州的功劳早期主要是庞统辅佐的功劳,庞统的功劳是劝说、促使刘备下定了决心要占领益州。这个时期,孔明还留守在荆州。后期,庞统死了,孔明才率领张飞、赵云等入川。在大的方针上,刘备还是倚仗法正。在具体的征伐中,孔明和赵云是一路;张飞是另一路。在这次入川过程中,张飞过关斩将,表现得很精彩。“义释严颜”的国士之风就发生在这次征战中。算起功劳来孔明摊不上多少。三是夺取了汉中,打开了北伐中原的门户。这第三件大事主要是法正的功劳,这一点我们在前面分析过。总之,在刘备建立帝业的过程中具有三件里程碑意义的大事里,只有占领荆州这件事可以看作是孔明辅佐的功劳,其余两件主要功劳应记在庞统与法正的功劳薄里。至于刘备夺取益州、汉中后,法正还在世时,治理蜀汉政权,刘备主要倚仗法正,没有孔明多少事。这可以从两个方面看出。一是《三国志.法正》传记载:“以正为蜀郡太守,扬武将军,外统京畿,内为谋主”。这“外统京畿,内为谋主”就是说对外主管京都地区,对内担当主要谋士,内内外外集权力
喜欢解码三国英雄请大家收藏:(m.dmbook3.com),popo文网更新速度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