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艘星际母舰想要真正具有强大的战斗力,那难度显然要比练习驾驶汽车,难上无数倍。
星际母舰在某种程度上,其实和大海上航行的航空母舰一样,都是巨大的武器运载体,依靠搭载的舰载机实施侦查、警戒、攻击和防御。
两者本质上的差别在于,星际母舰航行于外太空,航空母舰驰骋。
正因如此,航空母舰建成服役,到正式具备战斗力,动辄需要两三年的时间,对应到星际母舰,其实也差不多。
航空母舰驰骋于海洋之上,要面临各种复杂的海况和气候,要在各种复杂的气象条件下,具有舰载机的出动能力,舰载机、航母、护航战舰等不同的作战单元,要精密配合才能具有强大的战斗力,所以战斗力的磨合,其实就是团队协作的长期演练。
而且航空母舰组成复杂,舰船动力、指挥通讯、人员生活保障、战机起降、损管安防等等,越是复杂精密的设备,就越是需要更多专业技术人员,通过长期的训练,熟练掌握、默契配合才能发挥出最大的战斗力。
对于星际母舰而言,道理也是如此。
虽然星际母舰高度智能化、自动化,但舰船智能管理系统毕竟并非绝对可靠,一旦在星际大战中被干扰了怎么办?智能系统出现了故障又该怎么办?
为了将来战时能够应对各种状况,灵活处置各种战况和突发事件,所以星际母舰的战斗力养成训练,并不会比航空母舰轻松多少,甚至还会更难、更复杂。
举一个简单例子。
对于航行于海面上的航空母舰而言,最惊险刺激却又是最基本的战术训练,便是舰载机的起降了。
舰载机的起飞还好,弹射起飞或者是滑跃式起飞,危险性都不大,但是舰载机的降落可就难了,在辽阔的大海上,飞行员没有参照物很容易出现视觉错误,同时起伏不平的海浪,又让航空母舰左摇右晃,同时航母又处于航行前进状态。
假如降落过程中,遇到了大风大雨的天气,再加上视线不够好,甚至是在战时必须进行严格的无线电静默管制,无法利用着舰引导系统,完全要靠飞行员目视降落,那才真的考验心理素质和战术素养,用刀尖上跳舞来形容也毫不为过。
所以,航空母舰的舰载机部队,每年因为舰载机起降训练,都容易出现飞行员牺牲,这也是无法避免的,想要拥有高超的战斗力就必须多练,但一旦练多了,出事概率就越大,是个无法解开的死循环,正因如此,有人才说航母的战斗力,完全是用一个个飞行员鲜活的生命,在血与火中淬炼出来的。
然而,星际母舰的舰载机日常训练,就轻松了么?
一点儿也不轻松!
与大海上航行的航空母舰一样,星际母舰在太空中也是航行状态,甚至航行速度还非常之快,如果是在太阳系内飞行,那么速度会超过第二宇宙速度,低于第三宇宙速度,也就是在每秒112公里至167公里之间。
像昆仑号星际母舰这次离开狼堡太空基地,展开太阳系内的航渡训练,飞行速度就稳定在每秒15公里左右。
这样的速度在地球上根本就无法想象的快,但是在茫茫宇宙当中,在几乎没有任何阻力的真空环境下,星际母舰每秒飚出15公里,还是相对很慢的速度了。
光的传播速度可是高达每秒近30万公里,星际舰船达到四级文明的一大技术门槛,就是具备亚光速巡航能力,也就是每秒能飞行25万公里左右,而具备超光速飞行,那得是sān_jí文明的水平了。
也就是说昆仑号星际母舰,在太阳系内的航渡训练,那简直就是蜗牛爬行的速度了,即便是这样,在每秒就窜出15公里的星际母舰上完成太空战机的出动与回收,难度丝毫不弱于在航空母舰上的起飞与降落。
那要是离开了太阳系,去更辽阔的宇宙,以每秒20多万公里的速度狂奔之时呢?
如此之快的速度下,太空战机难不成就不出动、不回收了吗?
另外,海上航行的航空母舰,最大的干扰因素便是复杂的海况和气象,大风大浪最容易让舰载机降落失败。
而之所以航母不能停下来让战机从容降落,那是因为战争时期,海里指不定就会藏匿有对方的潜艇,敢停下来吗?那简直就是找死!
……
对于飞驰在宇宙太空中的星际母舰而言,最大的干扰便是神出鬼没的太空陨石,和神秘莫测的电磁辐射干扰,其次也就像航母要高速机动防止有潜艇偷袭一样,星际母舰也得处于不断的航行状态之中,避免停着一动不动,被当成了固定靶子。
广袤的宇宙中,有很多奇特现象。
比如质量稳定的恒星,一旦核心温度超过极限,光子能量相碰撞,会导致恒星失去稳定,产生超新星爆发现象,大量的物质和气体被急速抛射,同时产生大量的无线电波、辐射射线。
所以,一旦有超新星爆炸,势必会形成大量的太空垃圾,各种陨石、冰块、气团以极快的速度漂浮于宇宙当中,聚集密度较高而且有一定运行规律的,可以形成彗星,而杂乱无章四处乱窜的,就形成毫无规律分布的垃圾带。
同时,超新星爆炸的瞬间,还有大量的辐射射线和电磁波产生,它们以光速传播奔向四周,形成电磁辐射风暴。
这些或大或小的陨石、气团和冰块,以及肉眼根本看不见的射线和电磁波,对于高速航行的星际母
喜欢乡村大富豪请大家收藏:(m.dmbook3.com),popo文网更新速度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