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李利道:“鞠义其人能征善战,领兵至今尚无败绩,不免恃才傲物、行事骄纵,必要的磨砺对他而言不是坏事。”
郭嘉并不认可李利的话,认为这纯粹是托词,反驳道:“主公此话未免有些牵强。不管鞠义如何行事,其帐下数万将士何其无辜,岂可因一人之过而弃众将士于不顾?再者,自古善用兵者不乏行高于人之辈,纵有瑕疵,却也瑕不掩瑜,岂可轻易弃之?”显然,郭嘉心中有怨气,夹枪带棒的颇为不忿。在西凉军中也只有郭嘉敢这么直接的反驳李利,但他也是秉义直言,不掺杂个人私利,纯粹的就事论事,为鞠义大军鸣不平。
听出郭嘉心中不忿,李利微微一笑,不以为意道:“行高于人,众必非之。自从曹操大军围攻常山、中山国至今,长达一年时间,军中诸将均对此避之不谈,唯有奉孝、并州刺史崔琰和几位军师出面替鞠义求情。这在我军历次作战之中尚属首例;并州各郡守军和关隘驻军接到鞠义的求援书信后均是按兵不动,而是坐等军令,无增援命令便不予出兵救援。
由此不难看出,鞠义在投效我麾下的短短两年时间里得罪了多少将领,真正是不得人心啊。若非如此,上党、壶关和太原等地的驻军岂能见死不救,他鞠义焉能孤立无援?世间之事,一饮一啄岂非无因?”语罢,李利颇为失望的摇了摇头,哀其不幸,怒其不争。
不过郭嘉却从这番话中听出李利对并州各郡驻军甚为不满,由此便不难推测李利此次前来河东的真实意图:其一是派兵救援鞠义。其二是整顿并州驻屯军,尤其是上党、壶关和太原郡的诸将难脱干系,此次怕是要遭难喽。
这些曾经跟随李利征战多年的并州将领。如镇北将军滕霄、太原守将铁箫、上党守将郭猛等十余位将领,都是军中赫赫有名的宿将。亦是目高于顶之辈,除了李利之外,他们谁都不服。对此,郭嘉深有体会,平日里对这些骄兵悍将亦是礼让三分。怎奈鞠义不知轻重,根本不把这些将领放在眼里,与滕霄、铁箫等人尿不到一个壶里,以致滕霄、铁萧等人对其很是不满。早就想找机会教训他,于是此次鞠义身陷险境,诸将却见死不救,坐视其孤军奋战,自生自灭。
然而,滕霄等人见死不救之举明显不合时宜,不顾大局,挟私报复,致鞠义帐下七万大军的生死于不顾,做得太过分了。这让郭嘉极为恼怒。遂在李利面前直言不讳的点明并州守军增援不利,不可姑息,理应严惩不贷。
身为司隶都督。郭嘉肩负着拱卫司隶和并州边境安全的重任,而鞠义大军的存在就是为了最大限度地牵制冀州曹操,使其不敢轻举妄动。因此,鞠义这支兵马的重要性是显而易见的,决计不能被曹军歼灭。自冀州之战结束至今,正是因为鞠义率领数万兵马一直羁留在冀州境内,才使得曹操处处掣肘,手握数十万大军却愣是不敢轻举妄动,颇有投鼠忌器之感。在曹操没有剿灭鞠义大军之前。河北大军根本不敢出兵攻打河内大营,更无力出兵幽州。只能困守原地,坐视西凉军封锁边境。将其牢牢禁锢在河北境内,动弹不得。
所以,鞠义率领的这支兵马就是楔在河北的一颗钉子,凭借数万兵力就能牵制曹操的五十万大军,拥有无法取代的战略地位。正因如此,郭嘉极其看重这支兵马,断然不能坐视鞠义大军被曹军歼灭或驱逐出境,无论如何都要保住现有的根据,继续发挥牵制曹军的作用。
一盏茶的工夫,郭嘉思绪急转,似有所悟的道:“并州局势逃不过主公的眼睛,如果微臣没有猜错的话,想来主公对此已有安排。”
李利微微颔首,笑道:“什么都瞒不过你郭嘉。如你所料,离开长安时我已下令徐晃率军前去增援,五天前就已赶到常山,与鞠义联手抵御曹仁大军。随后,铁箫、郝昭二将率部前往黑山接应,张燕所部飞燕轻骑进入黑山,重操旧业,重建黑山大营。此番,如果鞠义能守住常山国不失,随后由徐晃接管常山,继续与曹军周旋;如果常山失守,则全部退往黑山,与张燕会合,此后长期袭扰冀州。”这是去年李利携带家眷前往幽州巡视时制定的长远规划,一直秘而不宣,只有参与谋划的李玄、李儒二人知晓,其他人一概不知。
日益明朗的局势决定了曹操绝对不会放弃常山和中山国,早晚都会集结重兵围剿鞠义所部,毕竟卧榻之侧岂容他人鼾睡。鞠义大军的存在是曹操决计不能容忍的,急欲除之而后快,而鞠义所部兵马又在冀州腹地,与并州中间隔着千里太行山,不利于西凉军快速支援。如此以来,只要曹操决心收复失地,早晚都能将鞠义大军赶出冀州。正是看到这一点,所以李利趁着巡视幽州之际重新调整河北布局,命鞠义能守就守,逼不得已时可以退入并州;而鞠义也清晰地认识到自身处境,上次面见李利的时候就请示李利准许其随机应变,此举与李利不谋而合。
可惜的是,计划赶不上变化。鞠义凭借手中七万大军硬生生打退了曹军的第一次围剿,可是随着曹仁大军再次卷土重来,鞠义帐下兵马伤亡惨重,在中山国沦陷之后陷入曹军的四面围困当中,已无法全身而退。万般无奈之下,素来倨傲的鞠义不得不向并州后方请求支援,却不料滕霄帐下部将铁萧、郭猛等将领早就对目中无人的鞠义心怀成见,于是纷
喜欢骁骑请大家收藏:(m.dmbook3.com),popo文网更新速度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