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忠嗣原本要将萧易留在陇右,留在哥舒翰身边。只有在军中,才有可能实现萧易的理想,而返回长安,不仅仅是军功无望,同时还意味着他将面临被李林甫擒而杀之的危险。
即便王忠嗣去职,哥舒翰也已经足够强大到可以保住他,将他留在陇右,对萧易来说,本是最好的选择,这也是容襄期盼的。他固然有一万个想见到萧易,但萧易的命更重要,只要萧易平平安安,便再多几年见不到,也是好的。
可是萧易自己,却放弃了这于他而言最正确的选择。
他也说不清楚是为甚么,只是觉得现在守在节帅身边,能够守护节帅安危,是件再重要不过的事情,甚至比为韦坚报仇更重要。君子报仇十年不晚,而节帅要面临的变故,已迫在眉睫。
他是这样对自己解释的。
这个还有几分天真懵懂的少年并没有意识到,他原先对韦坚的孺慕之情,已随着韦坚的逝去,以及节帅对他的悉心爱护,转到了王忠嗣身上。
萧易貌似刚强,其实心中始终有那样一块柔软到不能触碰的地方,需要有这样一个父亲一样的人来保护。这是与生俱来的缺憾,他没有一丝一毫的法子去真正弥补。
王忠嗣万没料到萧易执拗起来竟这般坚持,他讲过道理,发过命令,萧易从头到尾就一句话:“我要跟着节帅。”
王忠嗣平生第一次对自己的手下人无可奈何。他总不能当真将萧易捆在军中,自己一走了之罢!何况就算他真的这样做了,以萧易的脾气武功,只要有机会走脱,也一定会万里追随跟上来的,哪怕担上逃兵的罪名。
这个少年的脾气,真是半点不像韦坚,不晓得究竟是如何长成这个样子的。
自己此行虽然危险,王忠嗣心道,但要保住这个少年平安,还是做得到的。
王忠嗣一行五百人,出凉州城便分出三百,护卫李光弼返回灵武,他是朔方节度副使,本就不可能离开灵武太长时间,何况那边还有消息说是奚人蠢蠢欲动,也需要他尽快返回坐镇。而王忠嗣自己,则只带了两百人,直奔长安。
萧易与另一名诨名叫做七哥的,是侍卫亲兵营的两名主管,每人领一百人,排好班次,轮流护卫。一路无话,很快便到了长安西郊的乌桓驿,此地距离长安主城已不到五十里的路程,天色也还早,王忠嗣却带着诸军在乌桓驿附近扎营,住了下来。
萧易在返京途中,因要贴身保护,除了轮休时间外,与节帅可说是形影不离,因此,也接触到了更多原先触碰不到的秘密。
原来节帅与京中一直有书信往来。
原来节帅对朝中的变化一直了如指掌。
原来,自己还是小瞧了节帅。节帅虽然不说,但整个局势其实尽在掌握,他若不想败,无人可以将之击倒,即便是权势滔天的李林甫。
能击败节帅的,在这世上只有一个人。
皇帝。
其实皇帝也并没有法子真正击败节帅,节帅镇守边关这许多年,在军中的威望早已超过皇帝自己。所以才会有皇帝希望打下石堡城,节帅不愿意,于是大军便直接败了的事情发生。
只要在自己的军中,节帅便无坚不摧。
但是如此强大的节帅,却心甘情愿的离开驻地,心甘情愿的前往危机重重的长安,将自己最最安全最最强硬的护翼丢下,用最最柔软的一面去面对至尊。他若败了,只能是败在忠心和亲情上。
他对至尊,在某种程度上,等同于萧易对他。
一般孺慕,一般信任。愿意在那人面前将自己最柔软的地方呈现出去,哪怕因此鲜血淋漓。
面对这样的柔软,本该温柔以待。
王忠嗣随身的侍卫人数太多,乌桓驿本身是万万住不开的,只能在附近扎营,平素若有类似情况,王忠嗣都会与亲兵们一同驻扎在临时的营盘,今番却一反常态,坚持住进了乌桓驿的一个单独的小跨院里。
跨院中一共只有三间房,主间必然是留给节帅的,另外两间小的可怜,就算是摞着睡也只能挤得下十来个人。护卫太少,萧易委实不放心,和七哥商量了一下,分二十人一小队,保证同时有三个小队在跨院内外巡逻,那两间房只做临时休整之处,轮值结束才回驿站外的营盘休息。而萧易和小七两个人,则一人六个时辰,寸步不离地守着王忠嗣。
萧易并不能确定节帅为甚么在长安郊外住下,而不是直接进京,但猜测,总与皇帝的暧昧态度分不开。对于石堡城之败,节帅上书将全部战败的责任都揽在自己身上了。为甚么这样做,事后萧易慢慢想,也终于想通。
至尊最愤怒的,应当不是战败本身,而是战败给他带来的耻辱。他要求进攻,王忠嗣劝阻,结果果然如王忠嗣所预料的败了,这不正说明在战略眼光上,他不如王忠嗣吗?
他的尊严不允许这样的失败存在。
因此,他需要有个人来承担战败的责任。
或者董延光,或者王忠嗣,别人都不够资格。
董延光已经将自己摘的干干净净,所以,只有王忠嗣。
也只能是王忠嗣。
所以,王忠嗣上书了,揽下所有罪责,将至尊洗脱出来,将自己变得不堪一击。只有这样,才能保留至尊的尊严。
也才能让已起了疑心的至尊,相信自己还可以在翻手之间灭掉王忠嗣这个已经强大到可怕的人。
只有这样,才能让皇帝感觉到安全。
喜欢向来萧瑟请大家收藏:(m.dmbook3.com),popo文网更新速度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