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番外二完=
特别篇
《燕恭[1]惠[2]王与破虏将军并传》节选
燕恭惠王龙,素与帝亲厚。帝为太子时,有东宫吏告以丁忧,龙年十二,疑之,谓太子曰:“此吏有非常之色,殆将有奸!”太子寤,乃命人推问,果杀人亡命。由是异之。[3]……帝及祚,封燕王,未期年,以左相子妻之,情甚笃,终身无贰意矣。……后值倾覆,守燕地,共御外辱。……时大雪,粮储已罄,城将破,龙命军士凿冰为郭以全。左右问曰:“何不企援?”答曰:“城虽不定,民心未亡,必能守。安能以此小事乱军心耶?”……不敌,继科身死,龙披发缟素迎其棺椁,哀甚,云:“丈夫生世,当带三尺剑[4],与子同袍,扶江山社稷。昔每临战,畏之,非惧死,惧与君别,今无畏矣!”……龙欲北伐以复安城,然疾笃,薨,年三十四,谥曰恭惠。无子,帝以幼子嗣之。
破虏将军张继科字子维,胶州青岛人,燕恭惠王龙正室,太傅张传铭之子也。年十五,为皇子侍读,始与龙识。初及冠,武举状元及第,帝念其与龙修总角之好,赐婚,又感其俊才懿范,封御前侍卫。……时值胡虏来犯,封破虏将军,年三十。……龙居中持重,守安城,敌来犯,虽食乏,未敢以告。……冬,大雪,难视物,兵矢既尽,士死者过半,而所杀伤敌逾万人。[5]……且引且战,连斗八日,敌遮狭绝道,急击招降。继科身负重伤,知突围无望,引剑呼龙名,曰:“非我无谋,此天命也!男儿无惧死国,唯负君诺,愧矣!”全军亦亡身死节,年三十五[6]。后平乱,追谥烈[7]侯。
后值中秋,帝叹曰:“朕忆乱时事,感念至深,唯惜幼弟与子维。二人未至不惑,相与廿载,艰难险阻,皆共罹之。燕王静,子维动;燕王善谋,子维骁勇;燕王胸中丘壑,子维赤子情怀;皆贤良之才也,奈何天不假年。哀哉!痛哉!”
注:
1.《谥法》:尊贤贵义曰恭。尊事贤人,宠贵义士。
2.《谥法》:柔质慈民曰惠。知其性。
3.此处改自《三国志·魏书·荀攸传》
4.引自《三国志·吴书·太史慈传》,原句为:“丈夫生世,当带三尺之剑,以升天子之阶。”
5.此处改自《史记·李将军列传》
6.古人计算年龄按虚岁。张继科生在农历腊月,虚岁比实岁大两岁,因此计算年龄时比马龙年长一岁。此处设定两人在同年去世,张继科先,马龙后。
7.《谥法》:有功安民曰烈。以武立功。
白话文版:
燕恭惠王(马)龙,一向和皇帝关系亲密,感情深厚。皇帝做太子的时候,有东宫的官吏用参加父母的丧事作为理由,请求辞官。马龙当年十二岁,对此感到疑惑,告诉太子说:“这个官吏的脸色与平常不同,大概是有阴谋。”太子醒悟过来,于是命令下人追问原因,果然这个人杀了人准备逃命。(皇帝)因此对马龙的才智感到十分惊异。……皇帝登基,封(马龙)为燕王,不到一年,将左相的儿子许配给他做妻子,(两人)感情十分深厚,一生都没有对别人动过心。……后来遇到国家动荡,(两人)守卫燕地,共同抵御外来敌人的入侵。……当时下大雪,粮食储备已经用完,(安)城将要陷落,马龙命令军中将士开凿冰块围成城墙,得以保全(城中百姓)。左右的将士问:“为什么不请求援军呢?”(马龙)回答说:“安城虽然即将被攻陷,但是民心并没有动摇,一定守得住,怎么能用这种小事扰乱前方的军心呢?”……不能打败敌人,张继科牺牲。马龙披散头发、身穿孝衣迎接他的棺椁,十分悲伤,说:“大丈夫出生在世上,应当配三尺长的宝剑,与你穿同样的战袍,匡扶江山社稷。过去每次遇到战事,(我)害怕,不是畏惧死亡,而是畏惧与你分别。如今没有什么可怕的了!”……马龙想要向北出兵来收复安城,但是病情加重,去世了。享年三十四岁,谥号是恭惠。(马龙)没有子嗣,皇帝将自己的小儿子过继给他,继承他的爵位。
破虏将军张继科字子维,山东青岛人,燕恭惠王马龙的正室,太傅张传铭的儿子。十五岁的时候,做皇子侍读,才与马龙相识。刚及冠,中了武举状元,皇帝想到他和马龙是自小就相识的朋友,下旨与马龙成婚,又爱惜他杰出的才能和美好的风范,任命他为御前侍卫。……当时适逢胡人侵略,(皇帝)任命张继科做破虏将军,当时他三十岁。……马龙镇守后方,守卫安城,敌人入侵,虽然缺少粮食,却不敢把这件事情告诉张继科。……冬天,下大雪,难以看见东西,兵器箭矢用完了,士兵死了的人数超过一半,然而杀死、中伤的敌人也超过一万人。……(张继科)一边撤退一边作战,连续战斗了八天,敌人拦住狭窄的山谷,阻断撤退的道路,加紧进攻,劝张继科投降。张继科身上受了严重的伤,知道没有突破敌人包围的希望,拔出宝剑呼唤马龙的名字说:“不是我没有谋略,这是命数啊!男子汉不害怕为国家而死,只是违背了向你许下的承诺,实在是愧疚!”麾下的战士也都宁死不降,享年三十五岁。后来动乱平定,追加谥号烈侯。
后来有一年中秋节,皇帝感叹说:“朕回忆动乱时的事情,心中的感触和思念非常深,唯独可惜我最小的弟弟和张继科。两个人的年纪都不到四十岁
喜欢(龙獒同人)天赐良缘请大家收藏:(m.dmbook3.com),popo文网更新速度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