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个多小时的影片,这些人一边看一边小声地交流着。最终,当片尾曲响起、会议室重新亮起来的时候,一位西装革履、西装外套被略略凸起的大肚子绷得紧紧的的中年男人走上前,说了两句话,然后问:
“……各位觉得怎么样?”
下面有一阵子的沉默,然后是交头接耳和窃窃私语。有人频频点头,有人皱眉不语,有人和旁边的人交流半天然后一面沉吟一面摇头……
“我觉得不妥。”终于有人最先出言反驳,“虽然演员的演技值得称道,但从整个影片的角度看,这根本不是一部正统的艺术片!最后的那个结尾堪称狗尾续貂!还有中间刻意加进去的悬疑恐怖色彩,不过是为了迎合观众的口味。用这样的作品开场,恐怕会让我们整个电影节掉价。”
见有人开口,附和的声音立刻就大了。
“对,这样的片子也就拿来蒙一蒙不懂艺术电影的观众,我们这些学院派怎么能跟着人云亦云?”
“不过是因为票房比较高所以才被夸出花来,这电影本身的质量根本没有多高。可圈可点的地方有,可是整体效果不足。”
“相比于这部片子,还是《朱雀》或者《蒹葭》更好,而且又是全套班底都是咱们华国的……虽然说咱们这个电影节说是独立电影节,但大家都把咱们的开场影片看做是‘丹青奖’最佳影片的前哨奖项。”
丹青奖,众所周知,作为全星际电影五大奖项之一,虽然理论上是全然公平的,但是在实际操作中,会给予华国自己的电影更多的青睐。这也不算是偏颇,只能说是华国作为星际最强盛的国家对于自己文化的骄傲而已。哪个国家不希望自己的东西是最好的东西呢?只不过,华国有本事把“丹青奖”做成最权威的电影奖,别的国家没这个本事罢了。而且,华国的三大电影奖项,还有其他两个没有什么国籍“潜规则”呢,这已经够意思了。
而现在引起一帮人争论的,是在丹青奖之前十天开幕的“金色齿轮电影节”,持续一周的时间,供与会影视圈人士交流,同时也会放映不少组委会筛选出来的好电影。
这个电影节本身的名气当然远逊于几大奖项,但因为其组委会构成有过半和丹青奖组委会重合,并且时间上也将将提前十天,大多数人都将这个电影节看做是丹青奖的序幕。而每年的电影节开场影片,也就是获得“金齿轮奖”的电影,也十有八.九会成为之后丹青奖的最佳影片。因此,这个电影节的开场影片选择通常是被当做丹青奖的前哨奖项看待的。
而现在,组委会当中李书成副委员长提议《最后的绿洲》作为开场影片,一半的人同意了,而另一半的人却完全不认可。
.
不得不说,电影上映的这几天来,《最后的绿洲》取得了一部文艺片难以想象的成就。票房说是扶摇直上或许夸张,但遥遥领先、一骑绝尘绝对是说得上的。别家商业片都很难有这个水准——也就《机械思维》、《龙堡》这样的大片能媲美了吧……
——但你不看看人家《机械思维》投资多少?十个亿左右的投资是闹着玩的吗?而《最后的绿洲》呢?有一个亿的投资就不错了!
但就目前这个类似的票房曲线……呵呵,也就是说《最后的绿洲》投资回报率几乎是《机械思维》的十倍啊!
当初莫一笑拍了个机械思维就让多少投资人眼睛都亮了,现在这个……
观众们还在兴致勃勃高喊着“一刷看剧情”、“二刷看颜值”、“三刷看船戏”的时候,业内已经是风起云涌什么妖魔鬼怪都冒出来了。酸的、妒的、恨的、懊悔自己当年没投资的、想着以后怎么投资的、准备劝艾伯特导演别收山赶紧拍下一部的……什么幺蛾子都出来了。
都说文艺片叫好不叫座,都说演员拍这个就是为了刷奖的,甚至要倒贴钱,你这样还让不让别家活了?
“金色齿轮”的这个组委会里面,委员大多数都是导演出身,还有一部分是制片人或者投资方什么的,这帮人里头绝大多数都是学院派,架子摆得足足的那种,恨不得就开口就是“为什么文艺片不叫座?那是这届观众不行!”。
在他们看来,什么打打杀杀的大片那都是拜金的人为了迎合观众拍出来的片子,那都不能叫作品,只能叫商业片!他们艺术片不是这样的,追求哲学,探求人性,有深度有思想才成。至于怎么判断有没有深度有没有思想……
光怎么用的?说说你这个镜头安排符不符合我们这个结构?……对了,你的观众受众群是什么样的?什么?!谁都能看懂?!谁都能看懂还叫艺术吗?那必须不叫啊!
艾伯特导演是文艺片导演当中的异类,也一直是同行之中评价非常古怪的一个。
一方面,谁都得承认他的能力和地位——是他一手把文艺片也推向了“叫座”的行列;另一方面……不少文艺片导演还真不愿意承认他拍的片子是文艺片,总觉得不正统。
更有些或许嘴上说着理论,说着思想,心里全是嫉妒——凭啥大家都拍小成本文艺片,你一上手票房就奔着几十个亿去了,我怎么就只有一个亿不到?……那必然是你不正统!你迎合观众!你思想境界不够!
所以出于种种考虑,当李书成提出把《最后的绿洲》作为开场电影的时候,反对的声音一片一片的。
“我觉得咱们还是再好好想想,每年
喜欢星际娱乐圈之男神有毒请大家收藏:(m.dmbook3.com),popo文网更新速度最快。